爱游戏平台app下载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英文版
秦国杂记:伯乐、医师、水工、富商名满天下
来源:爱游戏平台app下载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7 13:38:39

  秦国虽长期偏居西垂,与戎狄杂处,受中原文明沾溉较浅,但秦风独特,人杰地灵,各行各业人才辈出,伯乐、医师、水工、富商等名满天下。

  嬴秦乃游牧氏族,以狩猎、牧畜为主,与马有不解之缘。秦之造父、非子皆善马,则伯乐、九方皋之善相马,盖非偶然。

  伯乐,秦人。姓孙氏,名阳。春秋中期郜国(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)人。在秦国富国强兵中,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,得到秦穆公信赖,被封为伯乐将军。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——《伯乐相马经》。

  传说中,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。在人间,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,也称为伯乐。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,他是春秋时代的人。由于他对马的研究很出色,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,干脆称他为伯乐,延续到现在。

  孙阳以善相马事秦穆公。《战国策》曰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伯乐遭之,下车攀而哭之,解紵衣以幕之。骥于是俛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声者,何也?彼见伯乐之知己也。”

  大意是,千里马年龄大了,驾着盐车上太行山。四蹄伸展两膝弯曲,尾巴被浸湿,皮肤也溃烂了,口水洒到了地上,汗水满身流淌。走到半山腰就辗转不前,驾着车辕却爬不上山。此时,正好遇见伯乐,伯乐看到这种情形,跳下车来趴在它身上哭起来,解开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马身上。这时千里马低下头喘着粗气,又仰起头嘶鸣,声音直达云霄,就像金石(古代乐器)发出的声音一般。为何会这样呢?因为千里马知道伯乐是清楚自己的。

  孙阳为秦穆公相马,深受穆公赏识,不过穆公也担心伯乐年岁已高,相马后继无人,于是孙阳又推荐了比他相马水平更高的九方皋。

  《列子·说符》记载:穆公谓之曰:子之年长矣,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?伯乐对曰:良马,可形容筋骨相也。天下之马者,若灭若没,若亡若失。若此者绝尘弭辙。臣之子皆下才也,可告以良马,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。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,曰九方皋,此其于马,非臣之下也。请见之。穆公见之,使行求马。三日而反。报曰:已得之矣,在沙丘。穆公曰:何马也?对曰:牝而黄。使人往取之,牡而骊。穆公不说,召伯乐而谓之曰:败矣,子所使求马者,色物牝牡尚弗能知,又何马之能知也?伯乐喟然太息曰:一至于此乎?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。若皋之所观,天机也,得其精而忘其粗,在其内而忘其外,见其所见,不见其所不见;视其所视,而遗其所不视。若皋之相者,乃有贵乎马者也。马至,果天下之马也。

  九方皋的相马水平相当高,连孙阳都感叹不已,“若皋之所观,天机也”,他说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者,比千里马还宝贵呀!

  《吕氏春秋·观表篇》认为,古之善相马者,如韩风相口齿,麻朝相颊,子女厉相目,卫忌相髭,许鄙相尻……皆天下之良工也。然特见马之一徵,而于节之高卑,足之滑易,材之坚脆,能之长短,能知马之全者,则无有过于伯乐、九方皋者矣。

  秦国有相马的传统,这对秦国崛起并最终统一天下有重要意义。嬴秦曾是以狩猎、牧畜为主的游牧氏族,善于养马驭马相马的传统和适于马匹生长的环境,使得秦人在马政管理和应用马匹于战争中的能力,都强于农耕民族。

  秦国的医学是在官府的直接控制之下的,有名的医生均由政府支配。在春秋初期,秦国的医学尚未显示有何特点,但至秦穆公以后,在医学领域,秦国后来居上,其成就居于诸侯国先进行列。尤其至春秋末期,秦国成为当时医学科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许多名医均出自这里。一些诸侯国统治者患病还要到秦国请医生。秦国医生的一些研究发明,在医学史上有主体地位,而其发现的病理,至今尚有一定影响。

  秦桓公时(公元前603年至前576年),有名医缓,被秦国誉为“良医”。名医缓不仅在秦国声望很高,而且在其他诸侯国也有很大影响。

  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记载,公元前581年(秦桓公二十三年),晋景公得重病,在本国无人能医治,就求医于秦,秦桓公派医缓去晋为景公医治。医缓至晋为景公诊断后,向他指出:你的病已到“膏肓”——古人认为在人的胸、腹之间有个地方叫膏肓——这里“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”;用药无济于事,治疗已经迟了。对此,早有心理上的准备的晋景公并未恼怒,而是心平气和地称赞医缓是良医,并以厚礼赏给缓,送他回国。后来晋景公吃饭时突然感到腹胀难忍,赶紧跑到厕所,还没有来得及排泄,就掉在厕所里死去了。

  医缓虽然没有把晋景公治活,但他能十分准确地提前诊断出不治之症,所以连晋景公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“良医”。由于医缓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“膏肓”这个词,所以后来人们把“病入膏肓”作为形容不治之症的一句成语。医缓不仅有高超的医术,而且具备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精神,绝不因病人是国君而曲意逢迎,这一点在科学史上也是一种优良传统。

  在缓以后,秦国还有一位著名医生叫和。皇甫谧《甲乙经自序》曰:“缓与和之论病,皆经理识本,非徒诊病而已。”

  医学家和,较缓略晚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记载,公元前541年,晋平公有病,也派人到秦来请医生,和便被派往晋国。晋国诊断,医和对晋平公说:你的病既不是饮食上问题,也不是鬼怪缠身,而是贪恋女色,纵欲过度所致,医药根本无效。若长此下去,早则三年,迟则十年,必死无救。诊断后,晋国大臣也称医和是良医,并“厚其礼而归之”。

  医和在医学上的最大贡献,在于他提出了一种致病的理论。他认为人身上有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六气。这六气不调和,就会招致疾病。所谓:“天有六气,降生五味,发为五色,徵为五声。淫生六疾。六气曰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也,分为四时,序为五节,过则为菑,阴隐寒疾,阳淫热疾,风淫末疾,雨淫腹疾,晦淫惑疾,明淫心疾。”一切疾病皆可以这六气的相互关系进行解释,如晋平公的病乃由荒淫无度、贪恋女色所致,医和就向他指出:“女,阳物而晦时,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。今君不节不时,能无及此乎?”这种“六气失和”而致病的理论,虽然蒙上一层神秘色彩,但其精神实质是符合客观实际的,并具有辩证思想。医和这一基本理论,经过后来许多医学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、完善、发展,成为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六气,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经典《内经素问》的重要病理依据之一。直到今天,这种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仍有其重要地位。

  继医缓、医和之后有医竘。《战国策》记载,竘比缓与和晚生,曾为秦宣王割痤,为秦惠王治痔,皆病癒。张仪之背瘇,命竘治之。谓竘曰:“背非吾背也,任子治焉。”治之遂癒。尸佼闻之,曰:“竘诚善治疾也,张子委制焉。夫身与国亦犹此也,必有所委制,然后治矣。”

  医竘与医缓、医和不同,医竘精于外科,擅长手术和敷药,为秦宣王割痤、秦惠王治痔、张仪医背瘇,都成功治愈。尸子还受秦相张仪全权委托医竘治病而得以痊愈的启示,悟出了委托代理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,方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。

  战国时期,秦国修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:一是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。李冰,昭襄王时为蜀守,知天文、地理,是古代著名的水利专家。秦昭襄王时,在蜀地总面积约2780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,自然条件虽好,但由于河流没有合理地利用,经常发生旱灾和涝灾。这还在于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,中间低洼,岷江上游地势陡峻,江水从万山丛中流过,一到成都平原,水流突然减缓,挟带大量泥沙因而沉积下来,淤塞河道,导致雨季到来时,岷江和其他支流骤涨,往往泛滥成灾;雨量不足时,又会造成干旱灾害。于是,蜀守李冰带领百姓修建都江堰,这是一个具有防洪、灌溉等多种效益的水利工程,工程完工后,使成都平原三百多万亩土地得到灌溉,“灌溉三郡,开稻田,于是蜀沃野千里……天下谓之天府也”。

  二是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。郑国,本是韩国水工,奉韩王之命至秦实施“疲秦计”,但在施工中,韩国的“疲秦”阴谋败露,秦王政大怒,欲杀之。郑国说:“始臣为间,然渠成亦秦之利也。臣为韩延数岁之命,而为秦建万世之功。” 秦王政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,权衡利弊后,认为郑国言之有理,于是仍然任用郑国主持工程建设,后来印证了秦王政之决定是正确的。

  原来关中地区渭河流域雨量偏少,经常发生旱灾,许多盐卤地,不利于农作物生长。郑国渠的建成,彻底改变了关中农业的落后面貌。这条渠道西起陕西泾阳的谷口,向东傍北山南麓,至今三原县北会合浊水,循浊水、石川河道,经今富平、蒲城注入洛河。全长124公里,总灌溉面积为二百八十万亩,使灌区农田产量大幅度增长。

  郑国渠沿用约1100年左右,直到唐代末期堙废。韩王安弄巧成拙,“疲秦计”非但没有疲秦,反而使关中地区盐卤之地变成了一片沃野,自此关中再无凶年,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,壮大了秦国的经济实力,“秦富十倍于天下”,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。

  三是史禄主持修建的灵渠。史禄,监郡御史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派尉屠雎率五十万大军伐越,令史禄主管军饷供应,然三年不解甲弛弓,困于转输,秦军向南伐越受阻。史禄乃派兵凿渠,通湘、漓之水,而利于转输军用物资。公元前219年,灵渠修凿工程结束,秦军对南越的进军才得以顺利进行。灵渠是连接湘水与漓水,沟通长江水系的一条长约三十公里的渠道。史书称灵渠,“千斛之舟,亦可往来自如,自古治水之巧,无如此渠者矣”。该运河修筑后,对于沟通古代南北方交通运输,促进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,始终起着重要作用。

  秦国重本抑末,一切私人的商业活动都被当作不务正业,当事者会受到谪罚。比如,朝廷征发运输的劳役,百姓有到县里雇车或转交给别人运送的,应依法论处。甚至男人娶商人之女为妻也要受到严厉的处罚,如史料记载:“城父繁阳士五(伍)枯取(娶)贾人子为妻,戍四岁。”又如,靠经营工商牟利以及因怠惰而贫困的,全都没入官府为奴隶。这是商鞅变法时的情况,其后未必没有正真获得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改善,但总的说,秦国一直是排斥私人商业活动的。然而,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中,秦国却出现了两位名满天下的大富商。

  乌氏倮以畜牧发家,搞贩运牲畜贸易,“畜至用谷量马牛,秦始皇令倮比封君,以时与列臣朝清”。

  《史记》记载,乌氏倮经营畜牧业,等到牲畜繁殖众多之时,便全部卖掉,再购求各种奇异之物和丝织品,暗中献给戎王。戎王以十倍于所献物品的东西偿还给他,送他牲畜,牲畜多到以山谷为单位来计算牛马的数量。秦始皇诏令乌氏倮位与封君同列,按规定时间同诸大臣进宫朝拜。

  在重农轻商的时代,作为一个牧主与商人,乌氏倮能取得这样高的政治地位是非常少见的。大概是因为倮饲养的马匹也为朝廷提供了大批军马,对秦国的政治经济有极大的贡献,所以才受到秦始皇的格外恩宠。

  巴寡妇清生于秦惠文王设置巴郡之后,逝于秦朝初期,丈夫死后,清守贞操便没有再嫁。巴寡妇清是当时我国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。据史籍记载,寡妇清一家,因擅丹穴之利数世,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。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,更至“僮仆千人”。

  她曾凭借财力而保一方平安,并对国家修筑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给予大量资助,连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,尊其为“贞妇”。后来秦始皇念她年岁已高,在乡下孤寡无后,诏她住进皇宫,给以公卿王候的礼遇。她死后,就埋葬在家乡今千佛寨沟龙寨山。随后,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筑“女怀清台”,以资表彰。获此殊荣者,在有秦一代,并不多见。

浙ICP备12024995号 | Copyright © 2012-2016, www.hongweimenye.com ,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